Skip to main content

美式足球

继上一集的美式足球话题之後,版主我打算再来跟各位介绍一下美式足球的一些简单规则,以及一些在看电视转播时经常会听到的术语,我希望大家在看完笔记之後,都能至少看懂美式足球在打些什麽。我诚心地建议各位有心来美国求学或是已经在美国求学的朋友们,一定要多关心多注意一些关於运动方面的话题,这样子你才会比较容易融入老美的圈子,同时当你懂得欣赏各种运动比赛之後,你的生活也才不会那麽样的无聊。


1. We're playing offense first today.
今天我们先进攻。

跟其它运动不同的一点是,在美式足球裏分工很细,每个人都各司其职,通常打进攻位置的球员就专打进攻的位置,这些人就通称为 offense 或 offensive line。另外还有一批球员是专门防守,这个防守的阵容就叫 defense 或是 defensive line。例如今年我们学校的防守阵容很坚强,我就可以说,"Our defense seems to be in good shape this year."

在美式足球的比赛裏,换人十分频繁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从防守变成进攻或从进攻变成防守时,常常是整批进攻的球员全部被换下来,换上另一批专门防守的球员,甚至还有特别组(special team),专门处理罚踢、弃踢 (punt) 等情况。所以像一支美式足球球队可以动辄上百人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啦这样子连带地也使得职业美式足球的平均薪资是在所有职业运动裏最低的。


2. Joe Burns on the return.
Joe Burns 带球回奔。

比赛开始的第一件事是什麽?没错,当然就是开球啦!美式足球裏的开球是由防守的一方踢球,这叫 kickoff,而进攻的一方在接到球之後开始回攻,这叫 kickoff return。所以 "Joe Burns on the return." 意思就是说 Joe Burn 这个球员接到了球,开始回攻,能跑到哪就从哪进攻。但有时候对方踢得太深远了,接到球的球员觉得回攻不划算,则可以选择放弃回攻,方法是以单膝跪地,术语上这叫 touchback。这种情况的话就是自动由我方的 20 码线开始进攻。


3. First down, from the Dolphins forty-five yard line.
第一次 down,从海豚队的四十五码线。

在比赛中拿球的一方总共有四次进攻机会 (play),而每当持球的球员触地或是跑出边界,就算是一次 down,也就是下一次进攻机会的开始,所以在比赛中听到 first down, second down, third down, fourth down,这就分别是指第一次到第四次的进攻机会。而美式足球比赛的最重要规则之一,就是攻击的一方从 first down 的位置起算,必须在四次的进攻当中向前推进超过十码,不然的话就换对方进攻,但是如果在任何一次的进攻机会当中总推进码数超过十码,则可以重新再获得一次的 first down,也就是新的四次进攻机会。所以取得 first down 是非常重要的,想要让自己的攻势绵延不断,就必须不断地取得 first down 和新的进攻机会。

十码到底有多长?看看美式足球场地上划的线就知道了,一个标準的美式足球场有 100 码,(约 91.4 公尺),两队各分得 50 码,算是各自的领地 (territory),而从底线我方的达阵区 (end zone) 算起,地上每 5 码会划一条横线并註明 5, 10, 15 一直到 50。再接著又是 50, 45, 40 一直到 5,再来就是对方的 end zone,也就是我方等下要进攻的目标,假设今天的 first down 是从对手海豚队的四十五码线开始,那麽我方就必须在四次的进攻机会当中至少前进到海豚队叁十五码线的位置,这样子我们才可以重新获得一次 first down。


4. We should run the ball on the next play. Don't throw the ball.
下次我们应该跑阵,请不要用传的。

上面讲到要向前推进,在美式足球裏向前推进的方法有二种。一种叫 rush,也就是由球员抱著球往前衝,所以在口语上老美常讲 run the ball,其实就是 rush。另外一种进攻方式叫 pass,也就是把球往前传,但在口语上老美讲 throw the ball。例如,"The coach told players to stop throwing the ball and run the ball more." (教练要求球员不要一直传球,多用跑阵的方式。)

那 run the ball 和 throw the ball 这两种进攻方式各有什麽优缺点?通常 run the ball 所能前进的码数较少,但是比较安全,不会有球在中途被对方截走的状况。而 throw the ball 的话,通常可以推进比较多的码数,甚至有时候可以由四分卫 quarterback 长传个叁十码给埋伏在边线的 wide receiver,老美口语上称之为 "Throw a long bomb." (丢长程炸弹。) 当然啦,传那麽远是要冒相当的风险,可能会有队友接不到球甚至是被对方拦截 (interception) 的情形发生。


5. Roby Greenwald on the carry. He was tackled by number thirteen, Michael Dodd.
Roby Greenwald 带球,他被十叁号球员擒抱。

例句是很典型在听球赛转播会听到的一句台词。这裏播报员说 "Roby Greenwald on the carry." 就是说球是在 Roby 这位球员手上,由他带著球往前衝锋。那防守的球员这时就必须使出杀手镧 tackle,(中文有人翻成拓克路),就是用擒抱的方式来阻止对方前进。所以 "He was tackled by number thirteen." 意思就是他被十叁号球员擒抱。有时播报员还会用,"He was brought down by... " 或是 "He was pulled down by..." 这裏的 be brought down、be pulled down 和 be tackled 意思都是一样的,在播报比赛时常被拿来交互使用。

Tackle 裏面最精采的一种叫 sack (擒杀),就是防守的球员在对方的四分卫还没将球传出去之前就把他「拓克路」,这种情况的话,对方的这次进攻不但没有前进还倒退了几码,所以当有 sack 出现时,观众通常都会抱以非常热烈的掌声。


6. He was forced out of the sideline.
他被逼出边线。

要使一个 play 成为死球的话,除了持球的球员被 tackle,球触地之外,另一种可能就是持球的球员被迫跑出边线。我看防守的球员有时蛮粗鲁的,都是直接衝过去把持球的球员给撞出去,所以老美说, "He was forced out by someone." 这句话可是很实实在在的 be forced out。如果是自己一看苗头不对,前面叁个超过二百五十磅的壮汉超我衝过来,就乾脆自己乖一点跑出去,这样子的话我们就可以说,"He ran out of the sideline." 或是 "He ran out of bounds." (他自己跑出了边线。)

这个 sideline 指的是边线的意思,通常会站在边线外的人都是教练和等著上场的球员,所以 sideline 这个字在日常的口语中常被拿来比喻「在场外观望」。例如︰"There is a lot of money waiting on the sidelines after the 911 attack." (在九一一事件之後,有许多的资金都在场边观望,等待时机进场。)


7. Pass complete to number seven, Bryan Hamilton.
成功地传球给七号, Bryan Hamilton.

之前提到进攻的另一种方式就是 throw the ball,术语上来讲叫 pass (传球)。传球通常都是由四分卫 (quarterback) 传给接球员 (receiver),如果接球员成功地把球给接住的话,那这就是一个 complete pass,这时接球员还可以从接到球的地方继续往前进攻。但如果没接到的话就是 incomplete pass,这次的进攻机会就算浪费掉了,大家又要退回原来的位置继续进行下一个 play.

传球成功率的高低和传球进攻的距离直接反应出一个四分卫的好坏。例如在美式足球转播或是体育版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Greene completed 22 of 36 passes for 356 yards this season." (在本季的 36 次的传球当中,Green 成功地完成了 22 次,并且总推进了 356 码。)


8. Gain of five yards. Third and two.
前进五码,第叁次进攻,离目标还剩二码。

每次当持球的球员触地或是出界时,播报员就会播报这次的进攻总共前进了多少码。比如说前进五码的话,他们会说,"Gain of five yards." 或是 "Picked up five yards." 如果是原地不动,播报员会说,"No gain." 当然有时不但没前进还倒退五码, 那就是 "Loss of five yards."

除了进攻的码数之外,播报员常会再接著说这是第几次的 down,还剩几码要进攻。例如,"Third and two." 就代表了本次是第叁次的触地 (third down),而离目标十码还有二码。


9. Touchdown!
达阵成功!

不断向前推进的目地是什麽?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攻入对方的达阵区得分了。一个美式足球场的长是一百码,如果是从 20 码处开始进攻,则必须向前推进 80 码才能达阵成功。

达阵的方法是当进攻的球员把球带到底线达阵区之後,就算是达阵成功 (touchdown),可以得六分。此外还可以得到一次罚踢 (one-point conversion) 的机会,如果踢进的话可以再多得一分 (extra point),所以一般达阵都可以拿下七分,这是比较正规的打法,因为一般情况下踢球员都可以顺利把球给踢进。但是有时候为了要多抢一点分数,还可以冒险选择另一种方式叫 two-point conversion 所谓的 two-point conversion 就是在叁码 (在美式职业足球中则是二码) 的位置再重新尝试利用跑阵或是传球的方式再达阵一次,成功的话可以得到二分,但是只有一次机会,若没有成功本次的达阵就只有得六分。


10. Syracuse tried the extra point, and the kick was good.
雪城大学尝试加踢而这个加踢是成功的。

橄榄球的球门长得十分地特别,它是由两根直立的柱子 (upright) 和一根横桿 (crossbar) 所组成,而有效範围则是二根柱子之间和横桿之上无限延伸。所以如果踢球员在尝试 extra point 时成功地把球给踢进上面所说的範围的话,播报员就会说,"The kick was good." 表示该队又得了一分。


生活小故事

有时候为了要能多交几个美国朋友,常常会主动找一些话题跟一些老美聊天问好。话说我们 Molecular Design Institute 的秘书约半年前生了一个小孩,後来几个月不见,最近我又看到她,在我们学生 seminar 的地方。我非常惊讶她居然又穿著孕妇装出现,所以我想都没想就问她,"Are you having another baby?" (妳是不是又有了?) 偏偏我嗓门又特别大,大家听到我的问题全部都转过头来看她。结果她居然说,"No way, I just had one." 原来她是生上一个小孩之後肚子还没完会消下去。完了完了,真是糗大了。一个老美开玩笑地跟我说,"That's not nice, Kun-Lin." 我这时也真是羞红了脸,还好另一个好心的老美替我解围,顺势转移话题,她问那位秘书,"How is that little guy doing?" 秘书回答,"He is four-month old now and he is doing very well." 後来大家就开始接著讨论她的小 baby ,算是化解了一个尴尬的场面。不过一直到现在我自已想起来,都还是觉得自己蛮丢脸的,不过美国女人的肚子消得也真是太慢太慢了,害我误以为她又有了。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办公室英语

好不容易终於把学校的一堆事给忙完了! 从期末考, 期末报告, 搬家, 出席学术会议, 写新的研究计划, 吃饭, 睡觉, 把这些事全部在不可思议的二个礼拜内忙完了. 现在终於好不容易又有时间写写笔记来跟各位分享我最新收集的英语笔记, 希望各位没有荒废英文学习太久才好. 这次我们的主题还是跟办公室内的话题有关, 不过也不全然限定於只能在办公室裏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可以派得上用场的. 1.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正在忙吗? 我知道 有许多许多的人, 对於某一种概念学会了一种说法之後, 从此就只会用这种说法. 例如「你在忙吗?」这个句子, 很多人在国中起就知道要说, "Are you busy?" 讲到了来美国留学叁年, 他还是只会说 "Are you busy?". 其实有时候我们的眼界要放广一点, 对於同一个概念要有不同的变化. 就像是 "Are you busy?" 这句话, 其实老美也很常用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 (但这句话比较接近於 "Are you busy right now?" 是问人家「现在」是不是正在忙? "Are you busy?" 的含意比较广, 也可指「最近」忙不忙?) 大家不要小看这麽小小的变化, 如果你除了 "Are you busy?" 之外, 有时还懂得刻意去用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我相信你的的英文说出来就会跟别人不一样. 举个例子吧, 办公室裏想找人八卦, 又怕人家正在忙, 这时你就可以问他,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正在忙吗?) 记 得在不久之前看过的一部黑人电影 Down to Earth 中也有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这个用法, 只不过男主角是用这句话来提出一个论点, "The first kiss is always in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也就是说, 初吻总是发生在讲话讲到一半时, 或是当你们正在作其它的事情

外食

外食 这集我们来谈谈一些在餐厅内会用到的句子, 以及一些跟吃饭有关的单字片语,配合美国的食物介绍一二集来看, 相信从此以後到美国餐厅用餐不再是件难事 吧! 1. Do you like to go out eating?  想不想出去吃呢? 有次我问老美出去吃东西怎麽说, 他回答说一般出去吃饭, 他们只说 go to eat , go out eating 或是 eat out 而不会说 go to dinner, go for lunch, 也就是不需特地说中餐或是晚餐。所以後来老美问我刚去哪了, 我应该要说 I just went out eating, 而不会说 I just went to dinner. 小细节多注意, 你的英文会更棒。 如果要强调是去吃午餐或晚餐的话, 一般就直接说 lunch 或是 dinner,例如人家问你:"Where did you go?" 你就可以答说 "lunch." 。 2. There is a Deli over there, do you like it?  那裏有一家 Deli (餐厅), 你喜不喜欢呢? 美 国的餐厅可分很多种, Restaurant 是一般的通称, 另外常用到的有 Deli : 供应叁明治, 沙拉这种现成的, 不需再经过烹调的餐厅, 例如:SUBWAY 就可以算是 Deli。另外还有 Grill 也随处可见, 翻译成烤肉餐厅, 多半是提供牛排, 汉堡热食类的食物。 Deli 这个字是 delicatessen 的简写, 可是现今在美国一般只会听到 deli 而很少听到 delicatessen 了! 3.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想要喝什麽? 美国餐厅的习惯, 吃饭时都会点一大杯饮料, 所以侍者一定会先问你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也有人会这麽说,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 一般餐厅都会提供的有 Coke、Diet Coke、 Sprite、 Iced Tea 以及 Lemonade 等,如果什麽都不要, 就说 Just water.。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一般的速食店提到 drink 都是指 soft drink 而言,但是一般人说到 have a d

男人真可爱

大家知道「白马王子」该怎麽讲吗? 知道「男人中的男人」又该怎麽讲吗? 这些都是本期笔记「男人真可爱」所要介绍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个在公开场合称讚别的男人真可爱的乌龙笑话, 希望能博君一笑. 1. You are so sweet. 你真的好温柔体贴喔. Sweet 是一个用途很广的形容词, 只要有人作了什麽会令人感动, 令人觉得心裏有甜甜的那种感觉, 我们都可以用 sweet 来形容. 例如我说我昨天带女朋友去看星星, 这种事就可以说, "That's so sweet."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很浪漫的, "That's so romantic." 但是通常老美讲, "That's so sweet." 的机会比较多啦! 另外形容一个人很 sweet 的话则是说这个人很温柔体贴. 温柔体贴英文裏还可以说成 considerate 或是 caring, 不过就像我上面提到的, sweet 才是比较普遍的用法, 讲 considerate 或是是 caring 听来有点太正式了. 所以下次如果各位女性朋友遇到哪位男士让你心裏觉得很温馨的话, 就不妨称讚他, "You are so sweet." 2. He is so cute. 他很可爱. 记得以前总觉得称讚男人就是要用 handsome, 称讚可爱的美眉才用 cute. 但後来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喔! 事实上美国的女人在称讚男人时用的多半也是 "He is so cute." 甚至妳也可以说, "He is gorgeous." 但反而比较少说, "He is so handsome." 实例之一就是有一集的 Friends (六人行) 当中 Rachel 看到一个很帅的男生, 她是怎麽形容她的呢? "He is way too cute to be straight." (他实在太可爱了, 所以他一定不会是异性恋.) 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对男生实在是一种至高无尚的讚美. 所以女生不妨把 "He is way too cute to be straight." 这句话给背下来, 等将来遇到喜欢的男生时就可以派上用场.